眼光獨到拓展商業版圖
陳永栽的祖籍是福建省晉江市青陽鎮。 1938年,閩南沿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4歲的陳永栽不得不隨家人離開故鄉,遠渡重洋到菲律賓宿務謀生。不料在他9歲時,父親得了重病,全家不得不返回家鄉。兩年後,因家鄉遭遇災荒,他跟著叔父再次來到菲律賓宿務。
為了生計,他進入莊萬益菸廠當學徒,但他不甘心過這種生活,年少時便立志未來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為此,他白天干活賺錢,晚上挑燈夜讀,自學中學課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菲律賓遠東大學化學工程系,並靠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畢業後,他仍在菸廠工作,被提升為化學師。由於他具備了豐富的化工知識和多年的工作經驗,不久就被提升為業務經理。雖然得到老闆賞識,但陳永栽仍決定自己創業。 1954年,20歲的他離開了菸廠,和朋友合開了一家玉米澱粉加工廠,卻以失敗告終。他從這次失敗中領悟到一個寶貴經驗:任何事情都有好壞兩面,關鍵是要將不利條件轉變為有利條件。
汲取教訓後,他又重新出發,用借來的資金購買了一些二手機器和破舊卡車,開辦了一家化學製品生產和貿易公司,這家公司成為他日後事業的基石。陳永栽選擇一門生意的標準,是必須具有龐大且持久的需求。 1960年,他發現當時菲律賓香菸廠需要的甘油都從國外進口,而生產甘油的原料椰子油與肥皂廠的廢料“燒鹼”卻隨處可得,菲律賓缺的只是煉油爐。他嗅到這個商機後,歷盡千辛萬苦從美國買回舊煉油爐,開辦了一家甘油廠,從此控制了菲律賓的甘油市場。
創辦福川菸廠同樣是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1965年,菲律賓的煙草市場早已被壟斷,要想打開這個市場談何容易?很多人都不看好,但陳永栽卻信心滿滿。經過調研他發現,高檔煙因價格高,很多人消費不起;低檔煙價格低但質量差,也被消費者所詬病;而需求量龐大的中檔煙市場卻沒有真正做好。他以此為突破口,主打薄荷味的“清涼”牌香煙,用上乘的質量和同等的價格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並逐漸打開了菲律賓的香煙市場。
就在菸廠生意剛剛有所起色時,一場颱風摧毀了廠房和大多數設備。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陳永栽並沒有氣餒,反而堅定了要徹底改變落後製煙技術的決心。工廠重建後,他第一個將世界先進的製煙生產流水線和現代化的捲煙機引進菲律賓,此後更是不斷引進先進設備,使福川菸廠的設備和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在1979年舉辦的第13屆世界巴黎香煙質量評比會上,福川菸廠生產的香煙一舉奪得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銀牌。從此,他的福川牌香煙全面打入國際市場。如今,福川菸廠已成為菲律賓最大的香煙製造公司,佔據70%以上的香煙市場份額,在歐美、日本和中東的市場上也都佔有一席之地,陳永栽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南亞“煙草大王”。但他是個胸怀大志、目光遠大的人,煙草事業的成功並未讓他滿足,此後,他又發揮其化學專業的特長,創辦了椰油廠、肥皂廠、石棉廠、煉油廠等,繼而涉及進出口、地產、建築及電子工業、農牧業等行業。
20世紀70年代後期,陳永栽開始把目光投向金融業,接管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銀行,興辦了菲律賓聯盟銀行,高薪聘請了一批諳熟金融業的職員助理經營。在他的執掌下,半年內銀行資產即由8000萬美元增至2.55億美元,盈利260萬美元。為了適應在美國投資業務的發展,他又創辦了美國海洋銀行。因其在金融領域的卓越成就,他被譽為“銀行大王”。
1982年,他看到菲律賓的啤酒消費量增加,便投資14億菲幣,創辦了菲律賓第二大現代化啤酒廠,當年就為菲律賓政府增加稅收1.5億菲幣。無論涉及哪個行業,陳永栽都會認真學習行業相關知識:辦菸酒廠,他成了一名專業菸酒品嚐師;建養豬場,他掌握了科學養豬的方法;開鋼鐵廠,他能準確判斷鋼材的成色;為辦天然水飲料廠,他還曾仔細研究過菲律賓火山地區礦泉水資源的分佈狀況……
談及企業發展策略,陳永栽透露,辦企業是第一步,妥當後才可以邁第二步。他還強調:“辦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是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有了前車之鑑,就能避免自己將來也犯同樣的錯誤。”
1993年,時任菲律賓總統拉莫斯與菲律賓六大華人實業家即菲華“六大班”合影。前排:左一吳天恩、右一施至誠、右二楊應琳;後排:左二陳永栽、左三鄭少堅、右二吳奕輝
氣魄非凡危機中力挽狂瀾
陳永栽膽識過人、氣魄非凡,在挑戰面前他秉持的基本態度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沒有置於死地的決心,哪有死而後生的變數?”他堅信,別人能做到,他就一定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他也要爭取做到。正是憑藉著這種勇往直前的信念,他締造了多個商業奇蹟。
1995年,陳永栽以數億美元收購了連年虧損的菲律賓國有航空公司,氣魄之大,令人咋舌。當時這家公司由於管理混亂,年年赤字,被視為一個無底洞,隨時會產生巨額虧損。許多人勸他放棄,但他說,“菲律賓航空公司作為亞洲第一家航空公司,是菲律賓的驕傲和象徵,不能垮,我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國家,我要辦好,為菲律賓爭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許多人都覺得他膽子實在太大,還有人嘲笑甚至質疑他,憑什麼認為自己比國家還強大。但陳永栽認為,只要有航空公司能賺錢,菲律賓航空就沒有理由不盈利。他認為物極必反,人被逼到牆角就會反彈,發揮出驚人的力量。抱著這種決勝的信念,他向股東保證,如果6年不能扭虧為贏,他將一個人承擔將近100億比索的損失。
此後,他展現出了非凡的商業智慧和經營手段。為了幫助菲律賓航空盡快走出困境,他不惜注資40億美元陸續更新了40架飛機,並對混亂的管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裁減冗員,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另外,他還在原來航線的基礎上新開闢了菲律賓往返於上海、北京、台灣地區以及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的新航線,並與美國GE公司聯手在福建廈門興建了一個飛機引擎維修中心。在一系列舉措的刺激下,菲律賓航空非但沒有被清盤,反而開始復蘇。但隨即而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讓剛有起色的菲律賓航空再次陷入危機,公司員工舉行了大規模罷工,導致公司全面停航。 “屋漏偏逢連夜雨”,陳永栽又不斷受到債權人施加的壓力,無奈之下,他被迫辭去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職位。但他的離開並未改變公司持續惡化的趨勢,到了1999年上半年,菲律賓航空公司每天虧損高達2000萬比索,負債高達22億美元,面臨清盤的命運。生死攸關之際,陳永栽再次重掌菲律賓航空公司的大權。彼時他已為公司損失近100億比索,為了拯救它於水火之中,他甚至賣掉香港的房產,再向公司注資2億美元,而這些資金也僅僅夠維持10個月。他還拿出自己的6億股票交換工會10年不罷工的承諾。在陳永栽的大力支持下,菲律賓航空公司終於從2000年開始扭虧為盈,當年實現60億比索的盈利。此後,菲律賓航空公司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陳永栽也因這一役在菲律賓名聲大震,並獲得一系列的國際褒獎和榮譽。
2000年,就在菲律賓航空公司剛剛起死回生之時,陳永栽又踏上了一次冒險之旅,收購了壞賬累累的菲律賓國家銀行76%的股份,並再次力挽狂瀾。後來,菲律賓國家銀行成為菲律賓第五大銀行,2007年底總資產達58.4億美元,純利約3000萬美元,創下10年新高。不良貸款比率由15.89%減至10.9%,資本充足率也改善為19.03%,成為菲律賓最賺錢的銀行。
在短短幾十年內,陳永栽在煙草、啤酒、銀行、航空、地產、煉油、養殖、旅遊、建築等行業建立起自己的產業,總資產達數十億美元。許多人想知道陳永栽的成功秘訣,他說,“其實,我與大家沒有什麼不同,沒有什麼特別的,有的就是努力工作,面對風險,抓住機遇。”
目光長遠謀略全球佈局
陳永栽不僅深謀遠慮,而且眼界開闊,這也讓他成為菲律賓跨國經營的先驅。 從80年代起,他就將生意版圖擴大至海外,首站選在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香港,在港設立了自己的海外發展基地——福川貿易公司和新聯財務公司。
1989年,面對“沙漠風暴”戰爭等不確定因素,陳永栽旗下的裕景興業買下地皮開發了香港西九龍中心,後來被證明這是一個英明的決策。 1994年,裕景興業又開發了嘉文花園項目,建立了香港頂級住宅物業的新設計標準。在中英香港回歸之際,許多工商界人士因對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而紛紛抽逃資金轉移到歐美。恰逢裕景花園拍賣地皮,許多業界人士都不敢貿然投標,陳永栽卻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毅然斥資5億港元大膽中標。香港回歸後,裕景花園的價值升高了百億港元,令商界嘆服。之後,他又相繼在香港投資飯店、寫字樓、商場、高級住宅、九龍城等項目。
陳永栽向來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即使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他也沒有中斷在中國的投資。 1997年以後,他投資1億美元,在廈門建設了超大玻璃幕牆、超大功率空調、超高速電梯等多項指標居中國第一的廈門商業銀行中心;後來又斥資1.5億元人民幣全資購併了廈門釀酒廠;此前他還在上海、北京、江蘇、河南、江西、山東等地興辦了10家合資啤酒生產企業,總投資達1.28億美元;此後,裕景興業集團也進軍中國內地,在深圳、廈門、北京、上海、大連等地購置了多塊土地,總面積48.6萬平方米;2005年11月,他又成立新的裕景地產集團,重新佈局中國內地的房地產業務。至此,他在中國的投資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陳永栽在香港和內地的許多項目,都是在房地產市場處於低迷期拿到了土地,因此得以獲得更高收益。他說,“企業家要有長遠的眼光,眼下可能是賠錢的項目,但從長遠看,則可能是賺大錢的項目,特別是在危險緊急之時,最具有機會可扭轉大局。”
除了中國之外,陳永栽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興辦養豬場、煙草種植場和鋼鐵廠等實業;在關島建立大型購物商場,併購買佔全島1%的土地,創辦麵包廠、遊樂場等;在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積極投資;在新幾內亞創辦種植場、畜牧場、煉鐵廠和軋鋼廠等多種企業。 在海外經營企業時,陳永栽除了改良運用自己在菲律賓形成的經營哲學,還特別強調對本土人才的重用、信任、授權與激勵。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投資,他都會努力融入當地,堅持聘用能獨當一面的當地能人來經營和發展公司。
汲取中華文化精髓開啟非凡商業和智慧人生
陳永栽之所以能屢次扭轉乾坤,令企業起死回生,除了他自身擁有的經營智慧和堅強的毅力外,還得益於他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精華並加以純熟運用。他甚至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既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縱橫商海的智慧源泉。陳永栽自幼養成了學習中國詩詞典籍的習慣,在他入學前,父母就要他每天背誦《三字經》《千家詩》《唐詩300首》《古文觀止》《幼學瓊林》等古代詩文。
在菸廠打工時,每天工作雖然十分辛苦,但收工後他仍堅持閱讀《三國演義》,小說中許多忠義兼備、豪氣蓋世的人物形象和運籌帷幄的智慧膽略,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創業後,無論工作如何繁忙,他都不忘讀書。從先秦到漢唐元明清乃至近代歷史,他全都涉獵。讀書可以明理,讀史可以鑑今。他從這些歷史書中吸取了大量功敗垂成的經驗教訓,這些都成為了他日後行事的參照1969年,要乾一番大事業的陳永栽開始學習《孫子兵法》。為了向老師請教書中的疑難字句,在課間休息的間隙,他站在母校菲律賓中正學院陳唯深老師授課的教室門口等待老師為他解答。次數一多,老師被他求學的精神所感動,破例在課餘時間單獨為他上課。整個學習過程歷時半年,共上課50餘次,陳永栽終於全部通曉了這位世界軍事學鼻祖的戰略。
從80年代開始,他數次邀請著名的教授、學者,為他講解經濟學和《易經》《老子》《戰國策》等,並要求集團高管與他一起聽講和探討。他還和自己的私人教師,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退休教授黃炳輝,合寫了《老子章句解讀》《文史經典解讀》《椰風窗前共琢磨》等多部文史專著,把他對《老子》的理解融入到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中。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老子的辯證思想的影響下,“人棄我取”成了他的經商理念。如今,已年逾八旬的陳永栽仍在聘請中國學者為其講解中國歷史。 “中華文化是孕育了五千多年的文明結晶,是世界文化寶庫珍貴的財富,源自中國,卻屬於全世界。”他說。
除了將中華文化的精髓應用於商業中,他在日常與別人談話、演講、接受采訪時,也常常引經據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陳永栽不但自己醉心於中華文化,他還要求子女也要具備中華文化的素養。他讓家中的孩子都到華文學校接受啟蒙教育,而且在家中必須講華語。他還要求孩子們從小就背誦中華經典,並為他們制訂了學習規劃:第一年在校園裡唸書,第二年隨教師周遊中國,學習各地的歷史文化知識,有的還被送到北京大學等高校進修中國文學與歷史。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期望子女都熱愛中華文化。
傾情華文教育致力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陳永栽在學習中華文化之餘,還為振興菲律賓的華文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他認為:“華文教育是菲華社會的一個縮影。華文教育興旺,則菲華社會繁榮;華文教育受挫,則菲華社會低落。菲華社會的生命力寄託於華裔青少年下一代的成長。”
從80年代開始他就支持華文教育,在菲律賓的華校中,幾乎每所都有陳永栽捐建的教學樓。 1990年,陳永栽在負債200多萬美元的菲律賓著名高等學府——東方大學設立了“東方大學獎學金”。如今,東方大學成了菲律賓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他還支持建立華文教育研究中心,並開辦以其父親名字命名的菲律賓最大的華文圖書館——陳延奎紀念圖書館,為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二十年來,菲律賓的華文教育日漸式微,這主要因為師資的極度缺乏,華文師資培養迫在眉睫。陳永栽很早就意識到這一問題,為此,他設立了“福川菸廠教育基金會”,資助菲律賓華裔青年到中國留學。為了擴大“長期師資培訓”工程,他又另設立一項“華教工讀獎學金”,資助華校中文程度優良的中學畢業生,在菲律賓境內任何一間大學進修。
此外,他還和其他的僑領一起資助由菲律賓華教中心發起的培養本土中文教師的造血計劃——選派優秀的華校畢業生赴中國進行系統的中文知識學習,然後返回菲律賓華校任教。 1986年秋季,首批18名青年被選送到泉州華僑大學留學,學習漢語語言文學專業。他們學成回國後,均成為菲國華文教育的骨幹力量。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菲律賓缺少中文語言環境和缺少實踐。為了提高菲律賓華裔青少年的華文水平,讓他們了解中華歷史及優秀傳統文化,自2001年以來,陳永栽每年拿出大量資金,資助菲律賓華裔青少年在3月至5月期間(菲律賓中小學暑假)到祖國各地學習漢語、書法、國畫、舞蹈、武術、中文歌曲等,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與形式多樣的尋根活動於一體,讓營員體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夏令營旨在幫助海外華僑華人的子孫後代尋找民族之“根”。這個夏令營深受菲律賓華裔青少年的喜愛,在菲華社會乃至海內外華文教育界影響廣泛,在兩國間被傳為美談。至今已有超過1.3萬名學生受到資助。其中,2016年和2017年夏令營師生人數均超過千人,學習時間為8週,這兩項指標讓這個夏令營奪得了兩項世界第一。
創辦尋“根”夏令營17年來,陳永栽投入的資金達兩億多元人民幣。除了投入巨額資金外,陳永栽還親力親為,密切關注夏令營的每個環節,經常親自打電話或者派人詢問進展情況。他對這個夏令營如數家珍,對相關的數據更是了然於心。為了讓這些菲律賓華裔青少年在中國有更好的學習環境,2014年8月,陳永栽向泉州師範學院捐資人民幣2700萬元,用於建設“陳延奎大樓”,為菲律賓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和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提供教學及住宿場所。在他看來,華裔學生多學習中文,多了解中華文化,未來在職場或商場上也會擁有更多機遇。他希望在華夏令營生活體驗能提高菲律賓華裔學生的中文水平,加深他們對故土精神內涵的理解。 “孩子學中文,心中才有祖國。”陳永栽說。
他還特別注重教育改革,他曾呼籲全菲律賓華校在華語教學中應本著“吐故納新”精神,一致採用“漢語拼音方案”和“簡化字”進行教學,使之與祖國文化教育接軌。同時,他還明確提出“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共同配合,督促認真學習華語,讓華語在異國他鄉的華人中發揚光大。陳永栽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一個目標:希望華裔青少年熱愛中華文化,領悟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成為促進中菲友誼的使者。
為了表彰他對傳承中華文化所做出的貢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門向他頒授了“傾心華教,澤被僑胞”的牌匾。在2011年第二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上,陳永栽獲得了國僑辦與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授予的“熱心華文教育傑出人士”榮譽稱號。在2016年12月舉辦的第五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陳永栽因為傾心投入“留根工程”,作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與來自世界五大洲獲獎的10位個人和1個集體一起獲獎。
樂善好施反哺桑梓澤被鄉里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陳永栽雖富甲一方,卻儉樸有加,菸酒不沾,但對慈善和各項公益事業卻樂善好施。除了振興華文教育,陳永栽在推進其它慈善事業方面也不遺餘力。
1984年,他成立了“亞啤醫學獎學金”,致力於提高菲律賓醫療水平;1986年,他以父親之名成立了“陳延奎基金會”,親自擔任董事長;此後,他通過基金會,在菲律賓與中國廣泛捐建學校校舍,為大批失學兒童提供了讀書的機會,同時還與各界合作展開一系列慈善項目。到2000年,陳永栽捐助於慈善的金額就已達數億美元;他也是“非營利性基礎教育改革基金會(FUSE)”的創始人,這個基金會通過提高英語、科學和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來提升全國教育質量。
在家鄉福建省晉江市,也遍布陳永栽的慈善足跡:1979年,他目睹家鄉醫療設施簡陋後,便以其父母的名義捐資72萬元,興建了晉江醫院門診大樓,命名為“愛國樓”。 2004年,他再捐了200萬元將大樓裝飾一新;1991年,他捐資268萬元興建了當時晉江唯一的圖書館;1993年,他以其父親陳延奎、母親蔡瓊霞伉儷的名義捐資400萬元興建了晉江第二實驗小學的教學樓、禮堂及學校基礎設施;1995年,他又捐資150萬元興建二小教師宿舍;他還資助福建省選派留學生出國進修,受到家鄉人民的高度讚揚。
此外,他還為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水立方”的建設、2008年汶川地震及2010年玉樹地震等出資出力。陳永栽熱衷參與社會事務,並擔任過很多社會公職。他曾擔任菲華商聯總會副理事長18年,1999年3月,他當選為第23屆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並至今擔任永遠名譽理事長。該會是菲律賓最大的華商組織,擁有分佈全菲的167個商會會員。供職期間,他曾主導解決了困擾菲華社會的大難題——土生華人入籍難的問題。在他服務菲華商聯總會的20年期間,這一組織扮演了推動中菲友誼重要“使者”的角色,為推動中菲兩國的友好關係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 2017年,德高望重的他又出任新成立的“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指導員一職。
多年來,陳永栽為中菲經濟文化發展和兩國之間友好睦鄰關係做出了傑出貢獻,他也因此成為最受中國重視和尊重的海外華商領袖,幾乎應邀出席了中國最近二三十年的每一次重大節慶盛典。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儀式上,他和其他4位德高望重、聲譽卓著的僑胞代表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禮並出席招待會。
歷經半個世紀的商海沉浮,陳永栽早已功成名就,但他依然勤奮努力。他常常強調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也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他常常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往往工作越多,他的精力越旺盛,困難越大,他的鬥志越強。即使隨著年齡逐漸增大,他也始終保持這樣的工作習慣。他可以從美國坐夜班飛機返回菲律賓馬尼拉,清晨抵達後又馬不停蹄地轉乘國內班機飛往外省市開會或視察。他還可以同時主持多個不同類型的會議,且能游刃有餘地研究各種問題,並做出相應的指示。不管工作壓力有多大,他仍能臨危不亂、有條不紊地部署。或許正是他的刻苦勤奮,對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鑽研,讓他始終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並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0 留言